五種般若

五種般若
﹝出金剛經纂要疏刊定記﹞ 〔一、 實相般若〕, 實相即般若體也。 謂明了一切諸法皆空, 離一切虛妄之相, 故名實相般若。 (梵語般若, 華言智慧。 ) 〔二、 觀照般若〕, 觀照即般若之智用也。 謂因觀照明了法無相, 悉皆空寂, 以顯即體之用, 故名觀照般若。 〔三、 文字般若〕, 文字是能詮之文, 般若是所詮之法。 能所合成, 以語言文字, 性本空寂, 故名文字般若。 〔四、 境界般若〕, 境界即諸法之境界也。 謂境無自相, 由智顯發, 以根本、 後得二智, 照了一切諸法境界, 悉本空寂, 從境得名, 故名境界般若。 (根本智者, 即菩薩親證本有之智也。 後得智者, 謂證根本智後, 所起化他之智也。 ) 〔五、 眷屬般若〕, 眷屬者, 即煖、 頂、 忍、 世第一, 及戒、 定、 慧、 解脫、 解脫知見也。 謂此諸法, 皆是觀照慧性之屬, 故名眷屬般若。 (煖者, 如木鑽火, 未見火出, 先得煖相。 以喻加行位人, 未得智火, 燒煩惱薪, 已見煖相。 頂者, 觀行轉明, 如登山頂, 皆悉明了。 忍者, 即忍可之義。 於苦集滅道之法, 忍可而樂修也。 世第一者, 於理雖未能證, 而於世間最勝也。 戒即戒律; 定即禪定; 慧即智慧; 解脫, 解縛得脫, 自在之謂也; 解脫知見者, 知謂智也, 見謂眼也, 智眼照了諸法皆空, 無有障礙, 得其自在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ен реферат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